辽东。
漫天大雪之下,数十万唐军阵容涣散、争先恐后,在广袤的冰天雪地里如潮水一般向着北方鸭绿水方向撤退。
兵卒们并不知究竟发生何事,但是当最后关头差一点便攻入平穰城之时,撤退的命令下达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场仗已经失败了。
士气可鼓不可泄,当数十万大唐虎贲踏入高句丽国境线,由北至南一路浴血奋战狂飙突进直抵平壤城下,却在最后时刻撤军,军心士气瞬间崩溃。此刻的唐军再无几分之前横扫辽东的傲然霸气,心头只剩下一个念头,那便是撤撤撤,赶紧撤回大唐境内,以免埋骨辽东……
兵败如山倒。
渊盖苏文也的确不愧一代名将之称谓,见到唐军撤退,固然并不知其中究竟,但既然在破城前一刻撤军而走,必然是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军心涣散、使其崩溃乃是必然。
故而当机立断,下令城中守军弃城出击,衔尾追杀,不求杀敌无算,只求将唐军在这辽东的冰天雪地之中多拖延几日。
倒也不是为了完成与长孙无忌的约定,而是唐军越乱,伤亡越大,对于高句丽的好处自然越多。
只要这一仗使得唐军伤筋动骨,那么起码未来二三十年之内,唐军再难发动如此大规模的东征,高句丽自可以获得喘息之机,趁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刚刚屠戮高氏王族,自己登上高句丽王位的渊盖苏文野心勃勃,憧憬着有朝一日或许是他亲率大军,入侵中土也说不定。
唐军在前方潮水一般撤退,高句丽军队在后边衔尾追击,广袤的辽东雪原之上,攻守之势顷刻间逆转。
……
狂奔一日之后,唐军在平穰城北一百余里处扎营,派出薛万彻、阿史那思摩两支军队阻击追击的敌军,给大军争取一碗休息时间。
营帐内,以李绩为首,程咬金、尉迟恭、程名振、张俭、张亮、丘孝忠等等大将尽皆在座。帐内一个炭盆燃得正旺,却被自营帐缝隙露进来的寒风吹得火星乱飞,没有让人感受到一丝一毫的暖意。
众人对坐无言,气氛悲戚而压抑。
良久,程咬金瞪着李绩,哑声问道:“陛下负伤,修养于大帐之内,英国公与赵国公却不准吾等前往探视。眼下出了这等天崩地裂之事,汝打算如何给吾等一个交待?”
当得知陛下驾崩,他整个人就好似被狂奔的野牛将脑袋狠狠的撞了一下,天旋地转眼冒金星,无论如何不敢相信。
但是当他上前检视陛下当真已经没了呼吸,这才接受这个噩耗。
只不过当时为了组织大军撤退,以免军心涣散受到敌军反攻,这才死死压制着心中悲戚与愤怒。
到了此时此地,却再也压制不住。
郧国公张亮亦是涨红着眼睛,死死盯着李绩,戟指怒道:“陛下春秋鼎盛、龙精虎猛,纵然不慎坠马负伤,将养几日即可痊愈,又岂能因伤驾崩?这等鬼话,打死吾也不信!英国公可否如实告知,陛下驾崩之原由到底为何?”
相比与程咬金、尉迟恭等人,张亮的悲伤或许并非真挚,但却是最不能接受陛下驾崩事实的一个人。盖因旁人皆以功勋安身立命,唯独他军功不显、能力不足,这些年之所以身居高位,正是依靠陛下之宠信。
如今陛下驾崩,最大的靠山倒了,岂能不怒?
李绩面容阴沉,不见喜怒,即便被张亮指着鼻子,依旧八风不动,缓缓道:“此事之究竟,吾亦不知,或许唯有赵国公方才知晓一二。”
陛下莫名其妙驾崩,长孙无忌消失无踪,这其中必然有所牵连,至于内情如何,便只有长孙无忌才清楚。
丘孝忠插言道:“赵国公消失无踪,真相如何尚未可知,不过据太医所言,陛下最后是在诸遂良服侍之下服食了一碗汤药。固然未必是因为那一碗汤药之故,可总得将诸遂良抓起来严刑审讯一番吧?”
众人齐齐附和。
既然诸遂良是陛下驾崩之前最后一个接触的人,且陛下正好在他服侍之下服食了一碗汤药,自然嫌疑最大。
李绩却依旧冷静,缓缓道:“陛下驾崩,乃是天塌地陷之事,吾等身为人臣,心中悲戚自是应当,追查真凶亦是理所当然。但吾要提醒诸位,眼下局势之恶劣,一旦陛下驾崩之讯息传出,非但这数十万大军顷刻之间军心崩溃,便是远在万里之外的长安,亦会天翻地覆!”
他泛着血丝的眼睛灼灼的盯着帐内诸人,一字字道:“诸位,陛下驾崩,已然无可挽回。相比于追查真凶,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数十万大军带回去,要稳住长安之局势!否则,若是军心涣散指使数十万大军埋骨辽东,甚至使得长安局势崩坏社稷倾颓,吾等还有何颜面踏足大唐土地,还有何颜面再见大唐父老?值此危急存亡之关头,还请诸位保持理智,约束麾下兵卒,谁若是因为一时之义愤导致不可挽回之后果,刀斧加颈之时,休怪吾不念袍泽之情!”
众人无言,沉默以对。
非是大家对李二陛下不忠,正如李绩所言,更为重要的是将这数十万军队带回大唐,并且赶紧返回长安稳定局势,若是被那些居心叵测之辈谋朝篡位,致使社稷倾颓,他们死后还有何颜面去见陛下?
一切怀疑、愤怒都只能暂且搁置。
忠于李二陛下、誓要找出李二陛下驾崩之真凶是必然的,帐内众将皆与李二陛下并肩作战多年,除去君臣之义,更有袍泽之情,焉能眼睁睁的看着李二陛下驾崩却无动于衷?
但是更重要的,大家难免在心中各有盘算,如何揪出真凶,如何将自己从嫌疑之中摘干净,如何在未来的朝堂之中保持以往的权势富贵,甚至于如何更进一步……
其利弊害,人之天性也。
*****
当漂泊于大海之上,饱受冷风寒浪侵袭的水师得知数十万大军弃城而走,狂奔败逃的消息之时,上上下下所有将校、兵卒尽皆一脸懵然。
旗舰之上,苏定方瞪大眼睛看着报讯的校尉:“怎么可能?”
数十万大军围攻平穰城,固然伤亡惨重,但是高句丽军已然明显不济,只需强攻下去,用不了几日即可破城而入,覆亡高句丽。
岂能在这等时候退兵?
此刻一退,先前大半年的征伐岂不是白白浪费,数以万计的大唐虎贲埋骨辽东,岂不都白死了?
陛下怎么可能下达这样的命令?
那校尉道:“事实如此,大军一日之间便撤退百余里,末将奉英国公之命前来下令,令水师即刻撤回华亭镇,以免遭受敌军偷袭。”
即便如此,苏定方依旧不信:“不可能!是否是久攻不下,大军施展了何等策略,以引诱高句丽军出城追击,再伺机反杀?”
校尉摇头道:“撤军是一定的,至于原因,吾等不知。不过……”
见他犹豫,苏定方怒叱道:“这等时候还吞吞吐吐,莫非以为本帅不会杀人?”
校尉吓得单膝跪地,道:“只因最近平穰城内外尽皆传扬着一则谣言,许是跟大军撤退有关,但其实又毫无道理,在下不知当说不当说。”
苏定方道:“说!”
“喏!”
校尉道:“最近平穰城内外流言四起,说是前些时日高句丽‘王幢军’潜伏于安鹤宫后的深壑之中,正巧陛下前往视察,受其突袭,坠马负伤,且被渊男建射伤眼目……”
苏定方悚然一惊。
水师屯驻海上,只负责将粮秣军械辎重运到军中,来回皆无法接触外人,故而他还是首次听闻这等谣言。
虽然令人难以置信,可是眼下数十万大军毫无征兆陡然撤军,连唾手可得的胜利都放弃,两相结合,苏定方心里泛起一丝惊悚的念头……不会吧?
可若果真是陛下出了什么意外,水师又当何去何从?
当真听从英国公之命,自海上返回华亭镇,彻底放弃这唾手可得之胜利?今日放弃这大好局面,异日再想覆亡高句丽,又得征集多少粮秣、损失多少兵卒?
苏定方左右权衡,沉吟未语。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漫天大雪之下,数十万唐军阵容涣散、争先恐后,在广袤的冰天雪地里如潮水一般向着北方鸭绿水方向撤退。
兵卒们并不知究竟发生何事,但是当最后关头差一点便攻入平穰城之时,撤退的命令下达的那一刻,所有人都知道这一场仗已经失败了。
士气可鼓不可泄,当数十万大唐虎贲踏入高句丽国境线,由北至南一路浴血奋战狂飙突进直抵平壤城下,却在最后时刻撤军,军心士气瞬间崩溃。此刻的唐军再无几分之前横扫辽东的傲然霸气,心头只剩下一个念头,那便是撤撤撤,赶紧撤回大唐境内,以免埋骨辽东……
兵败如山倒。
渊盖苏文也的确不愧一代名将之称谓,见到唐军撤退,固然并不知其中究竟,但既然在破城前一刻撤军而走,必然是发生了了不得的大事,军心涣散、使其崩溃乃是必然。
故而当机立断,下令城中守军弃城出击,衔尾追杀,不求杀敌无算,只求将唐军在这辽东的冰天雪地之中多拖延几日。
倒也不是为了完成与长孙无忌的约定,而是唐军越乱,伤亡越大,对于高句丽的好处自然越多。
只要这一仗使得唐军伤筋动骨,那么起码未来二三十年之内,唐军再难发动如此大规模的东征,高句丽自可以获得喘息之机,趁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
刚刚屠戮高氏王族,自己登上高句丽王位的渊盖苏文野心勃勃,憧憬着有朝一日或许是他亲率大军,入侵中土也说不定。
唐军在前方潮水一般撤退,高句丽军队在后边衔尾追击,广袤的辽东雪原之上,攻守之势顷刻间逆转。
……
狂奔一日之后,唐军在平穰城北一百余里处扎营,派出薛万彻、阿史那思摩两支军队阻击追击的敌军,给大军争取一碗休息时间。
营帐内,以李绩为首,程咬金、尉迟恭、程名振、张俭、张亮、丘孝忠等等大将尽皆在座。帐内一个炭盆燃得正旺,却被自营帐缝隙露进来的寒风吹得火星乱飞,没有让人感受到一丝一毫的暖意。
众人对坐无言,气氛悲戚而压抑。
良久,程咬金瞪着李绩,哑声问道:“陛下负伤,修养于大帐之内,英国公与赵国公却不准吾等前往探视。眼下出了这等天崩地裂之事,汝打算如何给吾等一个交待?”
当得知陛下驾崩,他整个人就好似被狂奔的野牛将脑袋狠狠的撞了一下,天旋地转眼冒金星,无论如何不敢相信。
但是当他上前检视陛下当真已经没了呼吸,这才接受这个噩耗。
只不过当时为了组织大军撤退,以免军心涣散受到敌军反攻,这才死死压制着心中悲戚与愤怒。
到了此时此地,却再也压制不住。
郧国公张亮亦是涨红着眼睛,死死盯着李绩,戟指怒道:“陛下春秋鼎盛、龙精虎猛,纵然不慎坠马负伤,将养几日即可痊愈,又岂能因伤驾崩?这等鬼话,打死吾也不信!英国公可否如实告知,陛下驾崩之原由到底为何?”
相比与程咬金、尉迟恭等人,张亮的悲伤或许并非真挚,但却是最不能接受陛下驾崩事实的一个人。盖因旁人皆以功勋安身立命,唯独他军功不显、能力不足,这些年之所以身居高位,正是依靠陛下之宠信。
如今陛下驾崩,最大的靠山倒了,岂能不怒?
李绩面容阴沉,不见喜怒,即便被张亮指着鼻子,依旧八风不动,缓缓道:“此事之究竟,吾亦不知,或许唯有赵国公方才知晓一二。”
陛下莫名其妙驾崩,长孙无忌消失无踪,这其中必然有所牵连,至于内情如何,便只有长孙无忌才清楚。
丘孝忠插言道:“赵国公消失无踪,真相如何尚未可知,不过据太医所言,陛下最后是在诸遂良服侍之下服食了一碗汤药。固然未必是因为那一碗汤药之故,可总得将诸遂良抓起来严刑审讯一番吧?”
众人齐齐附和。
既然诸遂良是陛下驾崩之前最后一个接触的人,且陛下正好在他服侍之下服食了一碗汤药,自然嫌疑最大。
李绩却依旧冷静,缓缓道:“陛下驾崩,乃是天塌地陷之事,吾等身为人臣,心中悲戚自是应当,追查真凶亦是理所当然。但吾要提醒诸位,眼下局势之恶劣,一旦陛下驾崩之讯息传出,非但这数十万大军顷刻之间军心崩溃,便是远在万里之外的长安,亦会天翻地覆!”
他泛着血丝的眼睛灼灼的盯着帐内诸人,一字字道:“诸位,陛下驾崩,已然无可挽回。相比于追查真凶,更为重要的是要将这数十万大军带回去,要稳住长安之局势!否则,若是军心涣散指使数十万大军埋骨辽东,甚至使得长安局势崩坏社稷倾颓,吾等还有何颜面踏足大唐土地,还有何颜面再见大唐父老?值此危急存亡之关头,还请诸位保持理智,约束麾下兵卒,谁若是因为一时之义愤导致不可挽回之后果,刀斧加颈之时,休怪吾不念袍泽之情!”
众人无言,沉默以对。
非是大家对李二陛下不忠,正如李绩所言,更为重要的是将这数十万军队带回大唐,并且赶紧返回长安稳定局势,若是被那些居心叵测之辈谋朝篡位,致使社稷倾颓,他们死后还有何颜面去见陛下?
一切怀疑、愤怒都只能暂且搁置。
忠于李二陛下、誓要找出李二陛下驾崩之真凶是必然的,帐内众将皆与李二陛下并肩作战多年,除去君臣之义,更有袍泽之情,焉能眼睁睁的看着李二陛下驾崩却无动于衷?
但是更重要的,大家难免在心中各有盘算,如何揪出真凶,如何将自己从嫌疑之中摘干净,如何在未来的朝堂之中保持以往的权势富贵,甚至于如何更进一步……
其利弊害,人之天性也。
*****
当漂泊于大海之上,饱受冷风寒浪侵袭的水师得知数十万大军弃城而走,狂奔败逃的消息之时,上上下下所有将校、兵卒尽皆一脸懵然。
旗舰之上,苏定方瞪大眼睛看着报讯的校尉:“怎么可能?”
数十万大军围攻平穰城,固然伤亡惨重,但是高句丽军已然明显不济,只需强攻下去,用不了几日即可破城而入,覆亡高句丽。
岂能在这等时候退兵?
此刻一退,先前大半年的征伐岂不是白白浪费,数以万计的大唐虎贲埋骨辽东,岂不都白死了?
陛下怎么可能下达这样的命令?
那校尉道:“事实如此,大军一日之间便撤退百余里,末将奉英国公之命前来下令,令水师即刻撤回华亭镇,以免遭受敌军偷袭。”
即便如此,苏定方依旧不信:“不可能!是否是久攻不下,大军施展了何等策略,以引诱高句丽军出城追击,再伺机反杀?”
校尉摇头道:“撤军是一定的,至于原因,吾等不知。不过……”
见他犹豫,苏定方怒叱道:“这等时候还吞吞吐吐,莫非以为本帅不会杀人?”
校尉吓得单膝跪地,道:“只因最近平穰城内外尽皆传扬着一则谣言,许是跟大军撤退有关,但其实又毫无道理,在下不知当说不当说。”
苏定方道:“说!”
“喏!”
校尉道:“最近平穰城内外流言四起,说是前些时日高句丽‘王幢军’潜伏于安鹤宫后的深壑之中,正巧陛下前往视察,受其突袭,坠马负伤,且被渊男建射伤眼目……”
苏定方悚然一惊。
水师屯驻海上,只负责将粮秣军械辎重运到军中,来回皆无法接触外人,故而他还是首次听闻这等谣言。
虽然令人难以置信,可是眼下数十万大军毫无征兆陡然撤军,连唾手可得的胜利都放弃,两相结合,苏定方心里泛起一丝惊悚的念头……不会吧?
可若果真是陛下出了什么意外,水师又当何去何从?
当真听从英国公之命,自海上返回华亭镇,彻底放弃这唾手可得之胜利?今日放弃这大好局面,异日再想覆亡高句丽,又得征集多少粮秣、损失多少兵卒?
苏定方左右权衡,沉吟未语。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