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临 第七章 王旗点兵!

小说:魔临 作者:纯洁滴小龙 更新时间:2023-09-05 13:15:08 源网站:言情小说网
  覃勇正在家中院儿里磨刀,他两个弟弟,一个比他小一岁,一个比他小三岁,在旁边坐着,一脸羡慕地看着哥哥。 覃老爹没上过私塾,往上数三辈子,也都是泥腿子出身,当年在一户大庄户人家为奴,总是被主人家骂“狗噙的东西”; 后来野人入了关,主人家被野人屠了全家; 覃老爹就带着婆姨和仨孩子躲进了附近山林子里,那会儿一同躲进去的流民很多。 颠沛流离之后, 燕人打赢了野人,有燕人骑士来接引躲藏的流民去雪海关,覃老爹带着一家老小就去了。 点名造册时,覃老爹挠挠头,他还真不晓得自己叫啥名字,甚至连姓都不晓得,只是有些憨傻地说主人家都叫自己“狗噙的”; 得亏当时负责造册的文吏心善,没稀里糊涂地就这般随意上名填姓,而是帮忙改了个“覃”姓; 就这样, 原本叫“狗噙家老大”“狗噙家老二”“狗噙家老幺”的仨儿子, 被那名文书依次取名: 覃大勇,覃二勇,覃小勇。 覃老爹带着一家老小在雪海关生活了几年,覃老爹人木讷,但种地是一把好手,曾参与栽培土豆,被一位盲先生点名表扬,赐予了标户的身份。 仨儿子,也都在雪海关的学社里上过学。 上了学之后, 老覃家和那位文吏就开始走得很近了。 尤其是仨孩子,逢年过节都会主动从自己家里带点儿东西去看望那位文吏。 以前没文化,不懂; 上了学有了文化后,才一阵后怕。 要不是这位文吏心善,天知道哥仨这一辈子伴身的名字得被自家亲爹带偏到哪里去! 后来,那位文吏就认了仨孩子当干儿子,更是将自己的闺女,许给了覃大勇。 主要还是因为覃老爹自己得了标户身份后,也算是“门当户对”了,再者,覃家仨儿子,走上正轨后,是不会太差的。 再之后, 王府搬入了奉新城。 老覃家没入奉新城,而是被安置在了奉新城西南位置的晋安堡。 晋东这些年的发展体系,是以奉新城为核心构造的扩散区。 所谓的“堡”,则像是乡镇的代名词,也可以被认为是屯垦所。 一座堡,里面的正规士卒可能就十几二十个,但下面的屯垦户少说也有个四五百,这人口,也就轻飘飘的数千往上了。 每隔一段时间,堡里的士卒会领着屯垦户内的青壮进行操练,一般而言,除了标户聚集的屯垦所会组织骑射军阵这种正规操演,其余大部分屯垦所里也就是个意思。 一个是正规战兵的预备役兵员,一个是辅兵甚至是农夫的预备役,所需要投入的程度自然是不一样的。 一个标配的屯垦所,有四个“官吏”负责; 其一,是堡寨校尉,负责防卫以及训练民夫,因直属奉新城,所以地位最为超然。 其二,是屯长,相当于是地方的村长一类,同时兼顾屯所内的驿站。 其三,是农长,一般由有经验的老农担任,负责教导大家种田,新培育的种子以及肥料的制作等等方面,需要这类技术型的农夫下沉到基层; 覃老爹就是这个职务,而且时常得往返奉新城开会,吸收和总结经验教训。 其实农家古来有之,毕竟民以食为天,重农是标配,但王府这种成系统成建制的,还是头一遭。 最后,则是文书官,负责向屯垦所里的民众们宣读王府下发的告示,宣读王爷对自己子民的讲话,同时还要负责接待一些类似“社戏”的巡演,差不离算是其他地方的官学的“教习”。 只不过虽然大燕自先帝爷时就开始以科举取士,但晋东这里却一直对“四书五经”不是很在意,每年也是有一些读书人会从晋东去往颖都那里赴考,争取得到一个功名; 但数目很少很少,近乎到可以忽略不计。 主要是因为晋东学社里出来的学生,最优选择是入王府下的衙门任职亦或者是入军中,其次还有作坊和弄所,再辅之以标户身份作为奖励,这些需要上进的人口,有着充裕的去处,不用拔剑四顾心茫然。 其实,不仅是晋东向外求科举的人很少,每年读书人主动进入晋东的,反而很多很多,毕竟比起科举的蹉跎和独木桥,稳定安生的差事,自身的用武之地,其实来得更为香甜。 “吱呀……” 家门被推开,覃老爹虎着一张脸走了进来。 覃大勇继续磨刀, 二勇和小勇直接朝着老爹跪了下来。 昨日堡寨校尉造册,全户里得出一个男丁,虽然这是每年都会有的例行之举,就像是操演一样,但昨日现场的氛围,明显不同。 一些老人已经察觉到……可能要打仗了! 全户的意思是,一家的成年男丁至少或者超过两个; 在晋东,成年男丁的定义是十四岁。 这就可以保证,在抽调出一个男丁后,家里至少还能留有一个男丁负责生产。 覃家是标户,晋东律法,凡标户,王有诏,必出丁; 这个“丁”,指的还是战兵的意思。 按照以前的训练和分配,甚至连你的兵种都早就定下了,同时,还得自带甲胄兵器以及……战马。 另外,约定俗成的规矩还有自备一部分干粮。 自雪海关创建标户制度到现如今,标户兵,已经成为王府下辖的真正战力,每一镇兵马都是以标户兵为基础核心; 承平时享受着各种让人眼红的待遇和福利,等到真正要开战时,标户理所应当的披甲冲于第一线。 而在覃大勇报名后,二勇和小勇,也报了名。 但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能选的上,因为自家老爹在这晋安堡里也算是有头有脸的人,校尉大人肯定会知会自家老爹的。 覃老爹的脸,一直沉着; 而这时,孩子们的娘,则坐在屋子里,她是个没脾气的主儿,以前丈夫孬时,她被称呼为“被狗噙的”; 现在丈夫不孬了,她的性格还是改不了,爷俩的事儿,爷俩自己弄,她就靠着窗户,为老大纳鞋底。 覃大勇磨好了刀,对着刀面,吹了吹; 他知道自家俩弟弟渴望陪着自己一起出征,晋东男儿其实都在苦盼着机会,但他毕竟是长子,他出征了,家里留着俩弟弟,自己也能放心很多,所以,他没帮弟弟们求情。 这时,门口来了一辆牛车,赶车的是一名堡寨士卒。 覃老爹转身,走到外头,塞银子。 “大人,大人,我家校尉说了,记账就是了,记账就是了。”

  “这不成,这不成,哪能贪王爷的东西,哪能贪王爷的东西!”

  覃老爹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一样。 晋东王府下辖的产业实在是太多,所以,在晋东,公家的东西,也就叫王爷家的东西。 “大人,这不算贪,到时候挂你俩儿子头上就是了,本就是应该的,我家校尉还说了,他敬佩大人,另外,也请大人放心。”

  覃老爹听到这话,这才长舒一口气,点点头,走到车旁,从车上拿起两把刀,又拾起两套皮甲。 往家门走时,跨过门槛,东西实在是沉重, “噗通”一声, 覃老爹摔了个狗爬,东西也散落了一地。 儿子们马上跑过来搀扶起爹; 覃老爹嘴唇摔破了,在流血,但他不以为意,伸手指了指地上的刀和皮甲: “前阵子去奉新城开会时,爹就猜到像是要打仗了。 挺好, 挺好, 你们爹我做了大半辈子的狗噙的货, 其实早习惯了,也没觉得有什么不好的。 就怪咱那王爷,就怪咱王爷啊, 让咱做了这些年的人, 呵, 回不去了。”

  覃老爹看了看自己身前站着的三个儿子, 道; “徐官儿的口才,爹比不上,爹也嘴笨,讲不出什么大道来来……” 徐官儿是覃老爹对晋安堡文书官的称呼; “但搁以前,两个村子争一口井,也讲个帮亲不帮理呢。 王爷要打谁,咱就帮着王爷打, 打死那帮狗噙的!”

  …… 晚上,老娘没睡,烙了一夜的饼。 其实,这个晚上,晋安堡大部分人家晚上,都在冒着炊烟。 而相似的情况,其实在晋东大地上,许多个堡里,都在发生着。 早晨, 覃大勇牵着自己的战马,自己的甲胄以及自己俩弟弟的皮甲,都被他挂在马鞍上。 至于娘的烙饼和咸菜,以及衣物这些,被俩弟弟背着。 覃老爹没出门来送,老娘则是继续依靠在窗户边,看着自己仨儿子出了家门。 一辈子性格懦弱的老娘不敢责问覃老爹为何要再送走俩小儿子,只能自顾自地抹泪。 “哭啥子哭,莫哭。”

  “我担心孩子们,这上战场……” 覃老爹倒是光棍得很, 嚷道: “战死了王府给咱下白花,那也是一种光彩,死得有个人样!”

  …… 覃大勇和自己俩弟弟站在晋安堡外的空地校场上集合,这里,已经聚集了差不多八百多丁。 张校尉挎着刀, 站在校场的土台子上,目光巡视着下方。 两边,文书官正在做着清点。 “标户兵,出列!”

  张校尉喊道。 覃大勇将弟弟们的皮甲自马鞍取下,递给了他们: 他是覃家标户的战兵丁,自己俩弟弟没经过系统训练,所以不能算标户兵,但不出意外的话,会被安排进辅兵序列。 “你们乖乖听上峰的话,叫你们干什么就干什么,军律无情,知道么?”

  “知道了,兄长。”

  “嗯,不要怂,记住,往前死的,回来爹娘有恩荣,也能光耀门楣,往后死的,只能给家里蒙羞,晓得不?”

  “是,兄长。”

  “放心吧兄长,我们不做孬种。”

  覃大勇吩咐完后,牵着自己的战马出列去前头集合。 他清楚,不出意外的话,自己接下来很难再和自己这两个弟弟在战场上碰面了,标户兵是出战主力,辅兵们则哪里都可能被安排去。 只能在心里希望等战后,自家兄弟仨人,都能平安回家吧。 晋安堡的士卒,加上近五十名标户兵,在副校尉的带领下,开始着甲准备,没多久,这一队骑兵就先行出发离开了晋安堡,赶往属于标户兵的集合点。 而张校尉,则将带领余下的这大几百号丁,作为辅兵和民夫营,向他们的集合点行进。 …… 穿上甲胄后,覃大勇觉得有些闷热,但没有上官的命令,擅自卸甲是重罪; 晋安堡不算标户聚集的堡寨,有些大的标户堡寨,六千户,其中标户就有半数,能出标户兵可及五千。 经常是兄弟一起,父子一起上阵入列。 那种堡寨,已经不能算是堡寨了,军营的氛围更浓厚一些。 出发的第一天,覃大勇一行自晋安堡出的标户兵去了附近的一个大堡寨集合,翌日上午,集合了大概八百标户兵规模的队伍,开始在一名千夫长的带领下,向另一个集合点集合。 像是滚雪球一样,去往下一个地方后,部队的规模会扩大,等到了距离奉新城很近的一座前不久刚立的一座县城时,覃大勇所在部队的规模,已经到达了三千,皆为骑兵! 在这里,他们要经过一个更为细致的流程。 军中的文书会仔细地查验每个人的战马、甲胄、兵器情况,同时还会配发标准袋的炒米粉肉干儿以及药物。 甲胄、兵器不合格的,可以从军武库里替换; 战马不合格的,也能领到健康的战马; 这些,不是无偿的,都会被文书们仔细地记录下来,因为没能保管好或者说,身为标户兵,没能将这安身立命的家伙事准备妥当,这本身就是你的失责; 王府会给你补,但补的这些,等到战后算军功时会被扣除,而如果没能获得足够的军功,则可能会被治罪,严重的,会被剥夺标户的资格; 另外,用市面上很贵的香皂给标户兵们一起洗大澡,也算是王府的老传统了。 一大堆老少爷们儿,排着队,脱光衣服,进去洗刷自己,可谓壮丽的景观。 一来军营之地,卫生做不好很容易酿出传染病,导致非战斗性减员; 二来负责勘察士卒的军官们,可以趁着这个机会检查这些标户兵的身体状况,若是身体有问题的,亦或者是腿脚崴了这类的,只要你人到了,就不会给你治罪,但可能会被下发到辅兵层级里去。 当然了,若是你身体有些缺陷,但骑射本领依旧没问题,或者还有什么其他的能力,也是可以过关的。 覃大勇洗好了澡,想去将从家里带来的内衬换上去时,却发现前方军需官那里正在发放衣服。 大家都光着小弟, 排着队, 一个一个地领衣服。 覃大勇也领到了一件,这衣服摸起来很舒服,料子很柔和,应该还很透气,穿起来后外头再套上甲胄,肯定会比以前舒服; 最重要的是,受伤后,这衣服的料子很适合撕扯下来包扎伤口止血。 换上衣服,穿上甲胄,挎着兵器,重新归建; 一般来说,标户兵的伍长、什长,在原堡寨里就有的,不会变动,大家成了一个个小集体,进入一个新的大集体; 随后,是进食。 军中的大灶饭煮了出来,这是一种很特殊的味道,对于军中士卒而言,闻到这味道,就意味着自身身份的清晰转变,正如归乡时,闻到阿娘的饭香一样。 校尉官开始巡视自己的麾下,重申军律。 等到快入夜时,参将大人开始讲话。 晋东是有常备军的,比如奉新城的驻军,比如雪海关、镇南关以及那范城的驻军,这些就是常备军,不会卸甲; 但泰半,还是像覃大勇这类的,平日里会操演和从事生产活动,开战前征召的标户兵。 对于他们而言,大概也就是百夫长不会变,但百夫长上头的校尉,外加再上面的……以及参将大人,可能每次都会不一样。 至于是否会有兵不知将将不知兵的问题,有肯定会有,但问题不会很大,毕竟现如今晋东的标户体制依旧鲜活,人人渴望上战场杀敌建功,闻战则喜,大环境水准在这里,也就是下限很高。 事实上,标户制度的另一个作用就是分解消化掉了很多山头,就是连前些年进驻晋东的李成辉部,也被进行了标户化拆解, 毕竟,在这里, 军中真正的山头,是且只能是那一座王府! 参将大人正在做着训话, 因为每年都会举行这种大集合,有时候一年还会举行两次,所以类似的话听多了,就有些……没新意了。 覃大勇和大家伙挺直后背盘膝坐在地上,其实大家现在都在等待着这次集合,到底是哪位将军挂帅,待会儿,会升起哪面将军的帅旗。 参将大人的训话终于结束了, 亲卫们抬着旗杆上来, 马上将会由参将大人亲自立帅旗,下方的士卒们也就将明了这次他们将归于哪位总兵大人麾下,亦或者叫明晰这场即将来临的军事行动到底由哪位将军负责指挥。 相似的一幕,会在附近的另外几座集合点的军营里同时上演; 而当参将大人将帅旗立起时, 覃大勇当即攥紧了双拳,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 确切地说,是在场所有士卒,全部内心一滞,随即,神情因兴奋而显得有些狰狞。 王旗, 王旗, 王旗! 这意味着, 这一次, 是王爷,亲征! 王爷本人并不在这里,王爷也不可能同时现身这么多军营,但在军中,见王旗如见王爷本人。这些年来,军中的礼节规矩早就做了一步步的细化。 王旗已立, 下方所有校尉同时下令: “起!”

  原本盘膝而坐接受训话的士卒们全部站立。 参将大人站到大家伙前列,面对王旗,单膝跪伏下来: “末将奉王命已集结本部兵马。”

  随即, 参将大人猛地一拳击打在自己胸口的甲胄上, 大吼: “我晋东儿郎!”

  覃大勇马上左脚向前迈出, 随后单膝跪伏下来, 其身边所有士卒也都做着一样的动作; 所有人,举起拳头,猛砸自己的胸口甲胄, 震天齐吼: “愿为王爷赴死!”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魔临,魔临最新章节,魔临 言情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