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官家 第二十一章:前路何方

小说:北宋官家 作者:月麒麟 更新时间:2024-03-05 08:49:04 源网站:笔下文学kankege
  最新网址:xS.Kxjy.Com.Cn 夜凉如水,崇徽殿中烛火摇晃,柔和的光芒照亮着整座大殿。

  刘娥处理完了一天的政务,手里捧着一卷闲书,慵懒的靠在榻上。

  不过显然,她的心思并不在眼前的书卷上。

  侧旁一阵响动,殿门被悄悄推开,赵祯穿着一身淡青色燕居服,在内侍的带领下缓步走了进来。

  “给大娘娘请安!”

  于是,刘娥搁下手中的书卷,缓缓直起身子,目光落在赵祯的身上,语态平和。

  “来了?”

  古代没有电灯,所以大多数人都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

  尽管入宋以后解除了延续多年的宵禁,人们开始逐渐有了夜生活,但是,这是对于宫外来说的。

  因为早朝的时间仍旧是定在寅正三点,尤其是现在赵祯年纪还小,需要充足的睡眠。

  所以,多数情况下,宫中一般在戌时左右就准备歇息了。

  如今更鼓早已敲响,一般来说,赵祯和刘娥都应该各自安寝了。

  但是,对于眼下赵祯的出现,刘娥却没有丝毫的诧异。

  又或者更直白的说,她之所以也还没有歇息,恰恰就是在等着赵祯。

  “坐吧。”

  刘娥指了指自己对面的位子,将自己的大袖抚平,随意开口道。

  赵祯依言坐下,却并没有说话。

  母子二人便在这烛火摇动当中相对而坐,最终,还是刘娥打破了沉默,道。

  “今日之事,官家不打算给我一个解释吗?”

  刘娥抬头看着赵祯,秀眉微蹙,口气虽然平和,却仍旧可见其中的一丝质问。

  对于白天的这场奏对,的确是刘娥默许的。

  但是,和丁谓等人想象的都不同的是,赵祯并没有提到丁谓拦下他派出内侍的事,更没有因丁谓暗中针对他而告状。

  他确确实实,就是为了寇准一事而来的!

  至于刘娥为什么会同意赵祯闹这一场……

  “白日里奏对时,我突然离去,确实失礼,还请大娘娘责罚!”

  赵祯轻轻叹了口气,旋即开口。

  刘娥没有说话,只是静静的看着他。

  于是,赵祯也就顺理成章的将此事揭过,道。

  “今日发生的事,大娘娘也都看到了,您依然觉得,我对这些大臣的评价,只是幼稚的偏见吗?”

  话音落下,刘娥的眼神微动,神色也有些复杂。

  “……中书之中,除王曾一人外,皆无德无行之人矣!”

  这是当时赵祯来找他,对着贬黜寇准的那份制书说出的话。

  也正因为这句话,才让刘娥鬼使神差的应允了赵祯召见中书宰执再议的请求。

  应该说,如果换了以前,面对如此狂言,刘娥的第一反应绝对是训斥赵祯,说他不知天高地厚,应当对宰执大臣有所尊重。

  但是,这短短的几个月间,发生了诸多大事,让她不得不重新考量自己该如何跟赵祯相处。

  且不说如今她是监国理政的太后,赵祯也变成了正经的官家,二者的权力关系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

  单说她这个儿子近段时间的表现,就足以让她引起重视。

  先是当初先皇驾崩时,赵祯的那句回答,虽然看似稚嫩,但是却已经可以看出,他已经在有意识的锻炼自己的政治能力,并且已有成效。

  摊开了来讲,在刘娥看来,如果不考虑亲情因素的话,赵祯当时的应对可算得上是十分完美的。

  只不过功力稍稍差些火候,没有很好的遮掩自己的想法而已。

  再往后,新皇登基,却由太后秉政。

  权力交接之际,各方关系脆弱而混乱,这种时候是最容易出乱子的。

  面对这种状况,赵祯小小年纪,却能够洞悉局势,自请守孝二十七日,以避开有可能出现的,和她的冲突。

  这一举动,一方面给自己树立了一个孝道纯然的形象。

  一方面也表明自己在这场权力交接中的态度,安了刘娥的心,也给了她时间去捋顺一切繁杂之处。

  短短的数日时间内,已经可以看出赵祯手段的进步。

  也让刘娥明白,她之前或许,一直都小看了自己这个儿子。

  不过这也正常。

  毕竟,他虽是大宋的太子,之前也在监国,可因年纪尚幼,一直只有个虚架子。

  如今登基继位,身份和肩上的责任都与以往不同,自然也就慢慢显露出了自己的政治能力。

  正因如此,刘娥才故意迟迟没有决定理政的方式,而要等到赵祯守孝结束询问他的看法。

  那晚的谈话,虽然他们母子发生的小小的分歧,但也更让刘娥意识到,自己这个儿子并不平庸。

  对于朝局,他是有自己的看法的。

  当然,更重要的是,至少目前来看,他对于自己这个母亲,依旧保持着尊敬,并没有对她垂帘理政有任何的不满。

  独立但不莽撞,有见解但不固执。

  这般表现,足以让刘娥改变她之前只是将赵祯当做一个懵懂稚童的想法,转而以更谨慎郑重的态度,来重新考量她和赵祯相处的方式。

  也是出于这个原因,虽然今天赵祯的话让刘娥觉得有些狂妄,但是,她依旧默许了赵祯的行动。

  与此同时,感受到刘娥审视的目光,赵祯的心情也有些紧张。

  事实上,他也非常清楚,白天的那次奏对,实际上是刘娥在借机试探。

  除了试探他的政治能力之外,更多也是在试探,他到底有没有夺权之心。

  天家之中,向来是权力和亲情的交织倾轧。

  秉政太后和皇帝之间,更是将这种复杂性发挥到了极点。

  更不要提,他们这对母子,其实并不是真的母子。

  虽然刘娥自信她把消息瞒的很好,但是假的就是假的,瞒得过别人,却瞒不过自己。

  所以,一旦母子之间的关系有了什么可能出现的裂痕,心里最先感到疑虑的,实际上正是刘娥自己。

  要不然,她也不会如此轻易的就答应赵祯,纵容他闹出这么大的动静以作试探。

  按照道理来说,处于这种敏感的状态下,对赵祯来说,最好最安全的办法,就是什么都不要做。

  这种做法,历史上的赵祯其实已经给了一个很好的模板……

  当好刘娥的提线木偶,接受刘娥安排的婚事,重用刘娥看好的臣子,顺从刘娥提出的要求,避免和刘娥产生任何的冲突……

  如此一来,对于赵祯来说,前几年会过的憋屈一些。

  但是,可以保证权力的顺利交接。

  毕竟,刘娥已经五十多岁了。

  说句不好听的,未必能活的了几年。

  等她一死,赵祯便可以顺理成章的接过她留下的所有政治资源,迅速完成对整个大宋的控制。

  这是一条既安全又保险的路子,但是……

  如今的赵祯,毕竟不是原本的赵祯了。

  这些日子以来,赵祯想了很多。

  作为一个普通人,他知道,自己或许没有能力像很多穿越者那样,带着大宋称霸世界。

  但是,所谓在其位当谋其政。

  既然他坐上了这个位置,能够影响甚至在未来掌握这个国家的权力,那么,他就不能什么都不做。

  这不是为了什么所谓的宏图霸业,也不是什么高远壮志。

  只是因为,他作为一个华夏子孙,作为一个知道大宋结局的普通人,他无法接受,自己什么都不做。

  靖康之耻……这四个字实在太沉重了!

  虽然赵祯对这几个字的了解,仅止于历史书上薄薄的一页。

  但他非常清楚,在这一页背后,是多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所以,哪怕是为了那些和他曾经一样,为了生存和生活苦苦挣扎的普通人,他想……在他坐在这个位子上时,也必须要做些什么。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北宋官家,北宋官家最新章节,北宋官家 笔下文学kankege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