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时今日,李勣在朝中称一句“第一人”毫不为过,无论文武两方,皆乃“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对于储位之归属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便是乾纲独断的李二陛下也不能不听取李勣的意见,若所立之新储不能得到李勣的认可,陛下也只能予以劝说。
一旦李勣与陛下之心意相悖,极易引发朝堂巨大震荡,致使易储之事横生波澜。
经由程咬金一问,李治、萧瑀也都看向张行成。
张行成一脸苦大仇深道:“时至今日,英国公早已不听山东世家调遣,我行我素、自成一派,没人知道他到底怎么想。山东那边也对英国公诸多不满,但却无可奈何,不到最后关头,只怕英国公并不会表露出真实意图。”
眼下,李勣已经成为一个最大的变数。
没办法,虽然当初李勣上位过程当中山东世家有过出力,但其后给予山东世家的回报也不少,且不说他张行成之所以能够走到今日之地位自有李勣一手推动,便是当下山东诸家越来越庞大的海外贸易不也是全赖李勣暗中与房俊牵线搭桥?
原属于山东一脉的李勣、房玄龄,近些年早已开始逐步与山东世家有所切割,关系再不似以往那般紧密,反倒是这两家越走越近、利益纠葛颇深……
偏偏无论当朝第一人的李勣,还是掌握了水师势力暴增的房俊,都对山东世家忽远忽近、若即若离,这令山东世家极为恼火,却也无可奈何。
说到底,山东世家不仅需要李勣在朝中为诸家张目、举荐子弟,更需要海贸所带来的庞大利润维持钟鸣鼎食、奢华无度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山东世家还如何在李勣与房家面前硬气?
不仅不能对其发号施令,反而要仰其鼻息,不敢得罪,这也是山东世家此番不顾一切誓要大举入朝奠定根基的原因所在。
靠人,终究不如靠自己……
李治很是头痛:“可英国公之立场着实重要,总要予以试探才行,否则咱们太过被动。”
有没有李勣的支持,对于任何一位有志于储位的皇子来说至关重要之事,据此才能制定详尽的争储计划。
若能争取到李勣的支持,储位希望大增。
萧瑀看向张行成,后者连忙摇头:“英国公地位崇高、功勋赫赫,哪里是在下能够说服?若此刻在下登门,怕是连大门都进不去。这件事还得宋国公您亲自出马才行。”
萧瑀蹙眉,也很苦恼。
那李勣平素不掺合朝中争权夺利,虽然贵为宰辅之首,但一贯不管事,由此惹得陛下不满,认为其没担当,然而李勣依旧我行我素,可见其性格何等倔犟。若他本意支持晋王还好,若是没有此意,又有谁能说服他?
思来想去,无奈道:“明日吾去见一见申国公,看看他是何立场,若他肯站在殿下这边,相比对李勣会有影响。”
“渤海高氏”乃是北齐皇族苗裔,北齐即便覆灭多年,但是在关陇、山东两大世家当中影响力极大,且申国公高士廉当年对于李勣有大恩,两者这些年也来往密切。
李治颔首:“此事劳烦宋国公了,烦请告知英国公,一旦成事,他日尊崇加倍、地位照旧,必不相负。”
关系嘛,找一找肯定能找得到,但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利益。
若没有足够的利益,人家李勣凭什么站你这一边?
萧瑀点头应下。
虽然“尊崇加倍、地位照旧”这样的话语意味着将来李勣的地位依旧在他之上,心中难免有些不舒服,但也不是不可接受。说到底,以李勣今时今日的地位、权力远远在他之上,能够对晋王争储所贡献的力量也不是他能比的,那么事成之后李勣所获得的收益自然要远甚于他。
这很公平。
总不能因为你有“劝进”之功,便能压服所有人吧?
说到底,无论眼下争储还是将来酬功,实力代表一切……
萧瑀又想起一事,提醒道:“殿下不要忘了,此前曾恳请房俊攻略倭国以备殿下出海建国……万一这个时候倭国被灭,水师上表,陛下会否答允让你前往倭国诸岛?”
李治一听,顿时愁眉苦脸,悔不当初。
自以为以退为进的一步棋,实则缺陷处处,不仅弄得自己骑虎难下,甚至完全大乱了当下争储之局势,深陷于被动之中。
总不能食言而肥,事到临头又反悔吧?
只怕那样一来被父皇认定自己投机钻营、毫无担当,比不过餐风露宿一心投注教育的青雀……
可若是不反悔,万一水师那边覆灭倭国,自己难道当真去往那蛮夷之地建国立藩?
程咬金郑重道:“水师实力强横,七海之内无敌手,区区倭国早已捏在水师手心,想要覆灭其国不费吹灰之力,说不定不久之后便有捷报传来,殿下还应早作打算。”
数万装备到牙齿的军队、数百上千条新型船舰,再加上威力无穷的火器,水师的战力即便放到十六卫当中也是首屈一指,更何况是海外那些个土地贫瘠、人口稀少的异域番邦?
那真是想灭谁就灭谁……
而且现在东宫上下唯恐天下不乱,房俊必然严令苏定方统御水师加快覆灭倭国的步伐,只怕用不了多久便会侵占倭国全境。
然而这件事全在房俊掌控之内,并非他们所能左右,只能寄希望于陛下尽快颁布废黜诏书、另立新储,才能摆脱这個危机。可反过来说,谁又能肯定陛下“废长立幼”,先废黜嫡长子,再将嫡次子弃之不顾,反而立晋王这个最小的嫡子为储?
李治心中患得患失,却非是不能决断之人,斟酌少许,咬牙道:“此事不能强行为之,一切听从父皇旨意即可。若父皇决断之前传来倭国覆灭的消息,而父皇也有意让我前往,那我便打点行装、出海建国,终生不回这长安城!反之,若父皇有意立我为储,那我便是天佑之人,当与诸位一同成就大业。”
萧瑀、程咬金、张行成三人面面相觑,而后一齐颔首。
眼下站在晋王这边谋求储君之位,是为了将来攫取更多的利益,可如果陛下从未想过让晋王为储传承江山,谁又愿意跟着晋王一条道走到黑跟陛下对着干?
明知不可进而为而为之,那是疯子。
知进退、懂取舍,那才是真豪杰……
商议停当,程咬金率先起身:“时候不早,赶紧各自回城,明日一起行动,免得被‘百骑司’那帮狗崽子察觉,横生事端。”
李治颔首道:“正该如此!”
他起身一揖及地,语气诚挚、神情动容:“本王之事,全赖诸位操持,假若他日事成,定不相负!”
萧瑀与张行成赶紧还礼,前者道:“殿下聪慧毓秀,明德仁义,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自幼便有明主之兆,臣等能够附于骥尾,协助殿下开创伟业,实乃三生之幸!”
张行成也道:“臣等忠于殿下,愿效死力!”
李治双手将萧瑀扶起,而后又拉着张行成的手,感慨动容、眼眶泛红:“吾何等何能,得诸位贤臣辅佐?今日在此立誓,誓与诸君生死与共!”
程咬金催促道:“吾等出城时久,指不定已经被‘百骑司’瞄上,万一被其撞破,回头禀明陛下,着实麻烦。事不宜迟,赶紧散去吧。”
李治这才依依不舍的松开张行成的手,又温言叮嘱萧瑀当心身体,莫要染了风寒……
*****
相比于李治,李泰愈发火烧火燎。
李孝恭回城之前未有半点消息传出,可见父皇此次将其召回必然予以重任,恐怕不仅是镇压宗室那么简单。
毕竟这可是宗室之内陛下之外最著盛名的一代名将,昔日的部曲将佐如今遍及十六卫诸军,一声号令依旧有无数人望风景从。
窗外落雨萧萧、夜风沁凉,李泰看着空荡荡的书房,对身边王妃阎氏道:“此事雉奴身边必然文武并列、人才济济,出谋划策者不计其数。我这边却是清清冷冷,连心腹之人都没有,看来这储君之位与我无缘,该是死了这条心才对。”
言语神情颓然沮丧。
倒也不是没有心腹之人,只不过事发仓促,那些心腹尚未来得及赶到商议,况且那些心腹的品级、职务远远比不上猬集于雉奴身边的幕僚,这难免令他危机重重,灰心丧气。
谁都能看得出父皇易储在即,可是如此紧要关头却拿不出像样的主意,岂非坐失良机,眼看着储位旁落?
阎氏执壶斟茶,秀眉的容颜泛着淡淡的笑容,不见丝毫烦躁,娇脆的语气平静恬然:“殿下还是这样急躁的性子,应该改一改了。父皇什么样的人,殿下岂能不清楚呢?若是父皇看重诸子当中谁的势力最大,那又何必废黜太子?经由关陇兵变,谁都知道东宫属下实力强横。”
李泰捧着茶杯想了想,觉得有道理,问道:“那你说父皇最看重的是什么?”
阎氏笑道:“无外乎‘孝’‘悌’二字而已。”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
一旦李勣与陛下之心意相悖,极易引发朝堂巨大震荡,致使易储之事横生波澜。
经由程咬金一问,李治、萧瑀也都看向张行成。
张行成一脸苦大仇深道:“时至今日,英国公早已不听山东世家调遣,我行我素、自成一派,没人知道他到底怎么想。山东那边也对英国公诸多不满,但却无可奈何,不到最后关头,只怕英国公并不会表露出真实意图。”
眼下,李勣已经成为一个最大的变数。
没办法,虽然当初李勣上位过程当中山东世家有过出力,但其后给予山东世家的回报也不少,且不说他张行成之所以能够走到今日之地位自有李勣一手推动,便是当下山东诸家越来越庞大的海外贸易不也是全赖李勣暗中与房俊牵线搭桥?
原属于山东一脉的李勣、房玄龄,近些年早已开始逐步与山东世家有所切割,关系再不似以往那般紧密,反倒是这两家越走越近、利益纠葛颇深……
偏偏无论当朝第一人的李勣,还是掌握了水师势力暴增的房俊,都对山东世家忽远忽近、若即若离,这令山东世家极为恼火,却也无可奈何。
说到底,山东世家不仅需要李勣在朝中为诸家张目、举荐子弟,更需要海贸所带来的庞大利润维持钟鸣鼎食、奢华无度的生活。越来越多的依赖,山东世家还如何在李勣与房家面前硬气?
不仅不能对其发号施令,反而要仰其鼻息,不敢得罪,这也是山东世家此番不顾一切誓要大举入朝奠定根基的原因所在。
靠人,终究不如靠自己……
李治很是头痛:“可英国公之立场着实重要,总要予以试探才行,否则咱们太过被动。”
有没有李勣的支持,对于任何一位有志于储位的皇子来说至关重要之事,据此才能制定详尽的争储计划。
若能争取到李勣的支持,储位希望大增。
萧瑀看向张行成,后者连忙摇头:“英国公地位崇高、功勋赫赫,哪里是在下能够说服?若此刻在下登门,怕是连大门都进不去。这件事还得宋国公您亲自出马才行。”
萧瑀蹙眉,也很苦恼。
那李勣平素不掺合朝中争权夺利,虽然贵为宰辅之首,但一贯不管事,由此惹得陛下不满,认为其没担当,然而李勣依旧我行我素,可见其性格何等倔犟。若他本意支持晋王还好,若是没有此意,又有谁能说服他?
思来想去,无奈道:“明日吾去见一见申国公,看看他是何立场,若他肯站在殿下这边,相比对李勣会有影响。”
“渤海高氏”乃是北齐皇族苗裔,北齐即便覆灭多年,但是在关陇、山东两大世家当中影响力极大,且申国公高士廉当年对于李勣有大恩,两者这些年也来往密切。
李治颔首:“此事劳烦宋国公了,烦请告知英国公,一旦成事,他日尊崇加倍、地位照旧,必不相负。”
关系嘛,找一找肯定能找得到,但决定性的因素还是利益。
若没有足够的利益,人家李勣凭什么站你这一边?
萧瑀点头应下。
虽然“尊崇加倍、地位照旧”这样的话语意味着将来李勣的地位依旧在他之上,心中难免有些不舒服,但也不是不可接受。说到底,以李勣今时今日的地位、权力远远在他之上,能够对晋王争储所贡献的力量也不是他能比的,那么事成之后李勣所获得的收益自然要远甚于他。
这很公平。
总不能因为你有“劝进”之功,便能压服所有人吧?
说到底,无论眼下争储还是将来酬功,实力代表一切……
萧瑀又想起一事,提醒道:“殿下不要忘了,此前曾恳请房俊攻略倭国以备殿下出海建国……万一这个时候倭国被灭,水师上表,陛下会否答允让你前往倭国诸岛?”
李治一听,顿时愁眉苦脸,悔不当初。
自以为以退为进的一步棋,实则缺陷处处,不仅弄得自己骑虎难下,甚至完全大乱了当下争储之局势,深陷于被动之中。
总不能食言而肥,事到临头又反悔吧?
只怕那样一来被父皇认定自己投机钻营、毫无担当,比不过餐风露宿一心投注教育的青雀……
可若是不反悔,万一水师那边覆灭倭国,自己难道当真去往那蛮夷之地建国立藩?
程咬金郑重道:“水师实力强横,七海之内无敌手,区区倭国早已捏在水师手心,想要覆灭其国不费吹灰之力,说不定不久之后便有捷报传来,殿下还应早作打算。”
数万装备到牙齿的军队、数百上千条新型船舰,再加上威力无穷的火器,水师的战力即便放到十六卫当中也是首屈一指,更何况是海外那些个土地贫瘠、人口稀少的异域番邦?
那真是想灭谁就灭谁……
而且现在东宫上下唯恐天下不乱,房俊必然严令苏定方统御水师加快覆灭倭国的步伐,只怕用不了多久便会侵占倭国全境。
然而这件事全在房俊掌控之内,并非他们所能左右,只能寄希望于陛下尽快颁布废黜诏书、另立新储,才能摆脱这個危机。可反过来说,谁又能肯定陛下“废长立幼”,先废黜嫡长子,再将嫡次子弃之不顾,反而立晋王这个最小的嫡子为储?
李治心中患得患失,却非是不能决断之人,斟酌少许,咬牙道:“此事不能强行为之,一切听从父皇旨意即可。若父皇决断之前传来倭国覆灭的消息,而父皇也有意让我前往,那我便打点行装、出海建国,终生不回这长安城!反之,若父皇有意立我为储,那我便是天佑之人,当与诸位一同成就大业。”
萧瑀、程咬金、张行成三人面面相觑,而后一齐颔首。
眼下站在晋王这边谋求储君之位,是为了将来攫取更多的利益,可如果陛下从未想过让晋王为储传承江山,谁又愿意跟着晋王一条道走到黑跟陛下对着干?
明知不可进而为而为之,那是疯子。
知进退、懂取舍,那才是真豪杰……
商议停当,程咬金率先起身:“时候不早,赶紧各自回城,明日一起行动,免得被‘百骑司’那帮狗崽子察觉,横生事端。”
李治颔首道:“正该如此!”
他起身一揖及地,语气诚挚、神情动容:“本王之事,全赖诸位操持,假若他日事成,定不相负!”
萧瑀与张行成赶紧还礼,前者道:“殿下聪慧毓秀,明德仁义,虚襟似纳于触鳞,下诏无殊于扇暍,自幼便有明主之兆,臣等能够附于骥尾,协助殿下开创伟业,实乃三生之幸!”
张行成也道:“臣等忠于殿下,愿效死力!”
李治双手将萧瑀扶起,而后又拉着张行成的手,感慨动容、眼眶泛红:“吾何等何能,得诸位贤臣辅佐?今日在此立誓,誓与诸君生死与共!”
程咬金催促道:“吾等出城时久,指不定已经被‘百骑司’瞄上,万一被其撞破,回头禀明陛下,着实麻烦。事不宜迟,赶紧散去吧。”
李治这才依依不舍的松开张行成的手,又温言叮嘱萧瑀当心身体,莫要染了风寒……
*****
相比于李治,李泰愈发火烧火燎。
李孝恭回城之前未有半点消息传出,可见父皇此次将其召回必然予以重任,恐怕不仅是镇压宗室那么简单。
毕竟这可是宗室之内陛下之外最著盛名的一代名将,昔日的部曲将佐如今遍及十六卫诸军,一声号令依旧有无数人望风景从。
窗外落雨萧萧、夜风沁凉,李泰看着空荡荡的书房,对身边王妃阎氏道:“此事雉奴身边必然文武并列、人才济济,出谋划策者不计其数。我这边却是清清冷冷,连心腹之人都没有,看来这储君之位与我无缘,该是死了这条心才对。”
言语神情颓然沮丧。
倒也不是没有心腹之人,只不过事发仓促,那些心腹尚未来得及赶到商议,况且那些心腹的品级、职务远远比不上猬集于雉奴身边的幕僚,这难免令他危机重重,灰心丧气。
谁都能看得出父皇易储在即,可是如此紧要关头却拿不出像样的主意,岂非坐失良机,眼看着储位旁落?
阎氏执壶斟茶,秀眉的容颜泛着淡淡的笑容,不见丝毫烦躁,娇脆的语气平静恬然:“殿下还是这样急躁的性子,应该改一改了。父皇什么样的人,殿下岂能不清楚呢?若是父皇看重诸子当中谁的势力最大,那又何必废黜太子?经由关陇兵变,谁都知道东宫属下实力强横。”
李泰捧着茶杯想了想,觉得有道理,问道:“那你说父皇最看重的是什么?”
阎氏笑道:“无外乎‘孝’‘悌’二字而已。”
网页版章节内容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内容
请退出转码页面,请下载好阅小说app阅读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