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房俊之所以从一介纨绔、“长安一害”逐渐成长为一方大佬、军方巨擘,除去其本身卓越之才华以外,更因为他不断的栽培新人,将一些原本名不见经传之辈简拔于微末之中,而后委以重任,成为其坚定的追随者,使其本身之实力不断增强。 何以彰显一个人的地位? 无过于人脉、权势而已。 人脉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来构筑成一个脉络,权势更是对于人的掌控,令之所出无所不从,无数能人异士为你肝脑涂地,这就算权势。否则空有一个高高在上的爵位、官职,却一个人也指使不动,那叫什么权势? 苏定方、薛仁贵、裴行俭、刘仁轨、刘仁愿、席君买、程务挺…… 正是这些人在房俊的栽培之下崛起,才使得房俊成为军中的实权派人物,再加上其显赫的战功,方能与一干贞观名将相提并论,且青出于蓝。 由此可知,既然房俊敢将高侃留在长安率领半支右屯卫镇守玄武门,就意味着他非常看好高侃之才能。 这样一个培养出无数年青俊彦的军方大佬这般信任高侃,李承乾还有什么可去怀疑的? 对于房俊之才华能力,李承乾简直崇拜迷醉,深信不疑…… 李靖道:“老臣稍候便进驻东宫,统御东宫六率接管各处城门,由高侃在玄武门外镇守,钳制左屯卫。纵然当真有贼子纠集匪寇私兵欲行悖逆之举,亦可与之一战!”
对于眼下的危局,李靖充满信心。 东宫六率虽然新近整编、训练,但是各卫率之统领诸如李思文、程处弼、屈突诠之流皆是名门之后、家学渊源,于带兵一道能力匪浅,且各自背后皆有靠山,使得在六率之中权威甚重,令出法随,敢打敢拼。 右屯卫更是曾随房俊兵出白道、横行漠北、覆亡薛延陀,甚至直捣龙城、勒石燕然,纵然只有不足两万人,但是各个精锐、以一当十,又岂是左屯卫那等疏于操练、军中上下充斥着好吃懒做世家子弟的乌合之众可堪比拟? 有了这两支强军,再加上城外贞观书院千余学员可在危急之时作为预备军入城参战,可保东宫万无一失。 李承乾心中安定,却依旧愁眉不展,叹息道:“这些时日,还望卫公多多尽心。若无确凿之证据,孤不可能抢先对那些贼子动手。”
若是当真长安城内外发生兵变,东宫在最初必然处于被动之局面,因为就算东宫的兵力再多,也不可能在全无证据的情况之下悍然向关陇、宗室等等有可能发动兵变的势力抢先出手。 那就给人落下“祸乱朝纲”“暴戾不仁”之骂名,由护佑社稷的监国太子变成祸乱朝纲的千古罪人…… 李靖当然明白太子的为难之处,宽慰道:“殿下放心,贼子纵然狗胆包天,当真敢发动兵变,也不过是纠集各家的家兵死士。这些奴婢之流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还成,可是只要对上六率与右屯卫这样的精锐军队,亦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殿下只需稳坐东宫,看臣等剿灭叛军、涤荡寰宇即可。”
局势自然不会如设想那般一帆风顺,既然那些人敢于发动兵变,必然有着几成把握,最起码在兵变之处,一定能够窥得东宫疏漏之处予以打击,故而在一定阶段之内,东宫势必处于下风,处处被动。 然而正是这般困难,却使得李靖胸中早已湮灭多年的豪情陡然迸发! 想当年,他统御大军南征北讨,立下无数赫赫战功,被当世称作“军神”,声望足可比拟古之李牧、白起,结果却因为功高震主,受到陛下猜忌,不得不主动交卸军权,幽居府中,将一腔豪情寄托于著书立说之上。 如今局势危急、关中板荡,他深受太子信赖委以重任,又可以排兵布阵上阵杀敌,岂能不热血沸腾? 老骥伏枥,亦是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犹自壮心不已! 似李靖这等当世人杰,又岂能甘愿蛰伏于宅邸之内,与草木同朽?家国危难、江山动荡,正是英雄豪杰仗剑出鞘涤荡寰宇之时! ***** 一连数日,长孙冲皆秘密拜访关陇各家,与各家家主接洽密谋,又联络关中各处驻军之中与长孙家关系密切者。 谁也没想到至今为止依旧身为“钦犯”的长孙冲居然潜返长安,且受长孙无忌之命居中联络、绸缪大事,震惊之余,也对长孙无忌之谋算多了几分信心。固然甚少有谁家直接答允下来,但是也各自处于观望状态,只要局势有利,必然参预其中。 长孙冲连续拜访、谋划,深感肩负之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 长孙温在一旁劝道:“大兄,可是身子有些不妥?大事固然重要,可也要调理好身体,似你这般辗转万里又要劳心劳力,可千万不能病倒,否则这一摊子大事,何人能扛得起来?大事固然重要,还应多多注意歇息才是。”
长孙冲捏了捏眉心,喝了口茶水,神情甚是憔悴,叹息道:“此番回京,为兄秉承父亲的吩咐,多方交涉诸多绸缪,为将来施行大事打好基础,又岂敢耽于安乐,拖延时机?”
平穰城七星门使得唐军大败,数千唐军陷入七星门内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更中了渊盖苏文的奸计使得“王幢军”神不知鬼不觉的潜伏在安鹤宫后的深壑密林之中,直接导致了李二陛下的坠马负伤…… 诸多错误,使得长孙冲潜伏平穰城的任务一败涂地,连他自己都差点被宰了,“戴罪立功”之事自然彻底告吹,等待他的依旧是四海通缉的罪名,今生今世都别想重返长安。 他若是想回到长安,回到长孙家享受荣华富贵而不是如丧家犬一般流亡天涯,就只能将父亲的计划完美无缺的施行出来,所以他岂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然而其心中却始终横亘着一根刺,咽不下、吐不出,为之辗转反侧、茶饭不思…… 长孙温亦是眉眼通透之人,好奇问道:“大兄可是有何难处?不妨说出来看看,小弟固然愚笨,却也手脚便利,说不得能够为大兄分忧解难。”
他以为长孙冲为难的乃是家族之事,却不了长孙冲闻言,沉吟一下之后,看着他问道:“吾听闻外面有传言,说是长乐与房俊那厮苟且私通,且早已为其诞下子嗣……却不知是真是假?”
长孙温愣了一下,心里斟酌一番,小心翼翼道:“长乐殿下与房俊之绯闻,在坊市之间流传早已非是一日两日,但一直并未有人亲见,且长乐殿下与高阳公主一直亲厚,时常携手同游,来往密切,若是当真有那等事,以高阳公主之娇蛮性情,岂能善罢甘休?更别说与长乐殿下亲近依旧了。”
他小心斟酌着话语:“小弟素知长乐殿下之为人,最是端庄贤淑,颇有文德皇后遗风,岂能与自己的妹夫行下苟且之事?况且,兄长与长乐殿下和离多年,期间无数世家子弟向陛下求亲,却皆备殿下婉拒。一个女人若不是心中始终放不下另一个男人,又岂能洁身自好、孤独终老?说不得,殿下心中仍旧对兄长恋恋不忘,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殿下非是那等水性杨花、见异思迁之人。”
曾经他距离家主之位仅仅咫尺之遥,孰料陡然间形势剧变,不仅未能将长孙淹一举剪除,现在长孙冲又带着父亲赋予的重任回到长安。他并不将长孙淹放在眼中,纵然有东宫之支持,可只要父亲认定自己为世子人选,东宫如何能够驳回? 可长孙冲返回长安,却严重危及他的世子之位,他得想法子让长孙冲不能驻留长安。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得罪一个骄横跋扈的实权人物,连父亲都无法庇佑的那种。 房俊自然就是最好的人选……
对于眼下的危局,李靖充满信心。 东宫六率虽然新近整编、训练,但是各卫率之统领诸如李思文、程处弼、屈突诠之流皆是名门之后、家学渊源,于带兵一道能力匪浅,且各自背后皆有靠山,使得在六率之中权威甚重,令出法随,敢打敢拼。 右屯卫更是曾随房俊兵出白道、横行漠北、覆亡薛延陀,甚至直捣龙城、勒石燕然,纵然只有不足两万人,但是各个精锐、以一当十,又岂是左屯卫那等疏于操练、军中上下充斥着好吃懒做世家子弟的乌合之众可堪比拟? 有了这两支强军,再加上城外贞观书院千余学员可在危急之时作为预备军入城参战,可保东宫万无一失。 李承乾心中安定,却依旧愁眉不展,叹息道:“这些时日,还望卫公多多尽心。若无确凿之证据,孤不可能抢先对那些贼子动手。”
若是当真长安城内外发生兵变,东宫在最初必然处于被动之局面,因为就算东宫的兵力再多,也不可能在全无证据的情况之下悍然向关陇、宗室等等有可能发动兵变的势力抢先出手。 那就给人落下“祸乱朝纲”“暴戾不仁”之骂名,由护佑社稷的监国太子变成祸乱朝纲的千古罪人…… 李靖当然明白太子的为难之处,宽慰道:“殿下放心,贼子纵然狗胆包天,当真敢发动兵变,也不过是纠集各家的家兵死士。这些奴婢之流横行乡里鱼肉百姓还成,可是只要对上六率与右屯卫这样的精锐军队,亦不过是一群乌合之众而已!殿下只需稳坐东宫,看臣等剿灭叛军、涤荡寰宇即可。”
局势自然不会如设想那般一帆风顺,既然那些人敢于发动兵变,必然有着几成把握,最起码在兵变之处,一定能够窥得东宫疏漏之处予以打击,故而在一定阶段之内,东宫势必处于下风,处处被动。 然而正是这般困难,却使得李靖胸中早已湮灭多年的豪情陡然迸发! 想当年,他统御大军南征北讨,立下无数赫赫战功,被当世称作“军神”,声望足可比拟古之李牧、白起,结果却因为功高震主,受到陛下猜忌,不得不主动交卸军权,幽居府中,将一腔豪情寄托于著书立说之上。 如今局势危急、关中板荡,他深受太子信赖委以重任,又可以排兵布阵上阵杀敌,岂能不热血沸腾? 老骥伏枥,亦是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犹自壮心不已! 似李靖这等当世人杰,又岂能甘愿蛰伏于宅邸之内,与草木同朽?家国危难、江山动荡,正是英雄豪杰仗剑出鞘涤荡寰宇之时! ***** 一连数日,长孙冲皆秘密拜访关陇各家,与各家家主接洽密谋,又联络关中各处驻军之中与长孙家关系密切者。 谁也没想到至今为止依旧身为“钦犯”的长孙冲居然潜返长安,且受长孙无忌之命居中联络、绸缪大事,震惊之余,也对长孙无忌之谋算多了几分信心。固然甚少有谁家直接答允下来,但是也各自处于观望状态,只要局势有利,必然参预其中。 长孙冲连续拜访、谋划,深感肩负之重任,不敢有丝毫懈怠。 长孙温在一旁劝道:“大兄,可是身子有些不妥?大事固然重要,可也要调理好身体,似你这般辗转万里又要劳心劳力,可千万不能病倒,否则这一摊子大事,何人能扛得起来?大事固然重要,还应多多注意歇息才是。”
长孙冲捏了捏眉心,喝了口茶水,神情甚是憔悴,叹息道:“此番回京,为兄秉承父亲的吩咐,多方交涉诸多绸缪,为将来施行大事打好基础,又岂敢耽于安乐,拖延时机?”
平穰城七星门使得唐军大败,数千唐军陷入七星门内被一把火烧了个干净,更中了渊盖苏文的奸计使得“王幢军”神不知鬼不觉的潜伏在安鹤宫后的深壑密林之中,直接导致了李二陛下的坠马负伤…… 诸多错误,使得长孙冲潜伏平穰城的任务一败涂地,连他自己都差点被宰了,“戴罪立功”之事自然彻底告吹,等待他的依旧是四海通缉的罪名,今生今世都别想重返长安。 他若是想回到长安,回到长孙家享受荣华富贵而不是如丧家犬一般流亡天涯,就只能将父亲的计划完美无缺的施行出来,所以他岂敢有一丝一毫的懈怠? 然而其心中却始终横亘着一根刺,咽不下、吐不出,为之辗转反侧、茶饭不思…… 长孙温亦是眉眼通透之人,好奇问道:“大兄可是有何难处?不妨说出来看看,小弟固然愚笨,却也手脚便利,说不得能够为大兄分忧解难。”
他以为长孙冲为难的乃是家族之事,却不了长孙冲闻言,沉吟一下之后,看着他问道:“吾听闻外面有传言,说是长乐与房俊那厮苟且私通,且早已为其诞下子嗣……却不知是真是假?”
长孙温愣了一下,心里斟酌一番,小心翼翼道:“长乐殿下与房俊之绯闻,在坊市之间流传早已非是一日两日,但一直并未有人亲见,且长乐殿下与高阳公主一直亲厚,时常携手同游,来往密切,若是当真有那等事,以高阳公主之娇蛮性情,岂能善罢甘休?更别说与长乐殿下亲近依旧了。”
他小心斟酌着话语:“小弟素知长乐殿下之为人,最是端庄贤淑,颇有文德皇后遗风,岂能与自己的妹夫行下苟且之事?况且,兄长与长乐殿下和离多年,期间无数世家子弟向陛下求亲,却皆备殿下婉拒。一个女人若不是心中始终放不下另一个男人,又岂能洁身自好、孤独终老?说不得,殿下心中仍旧对兄长恋恋不忘,毕竟一日夫妻百日恩,殿下非是那等水性杨花、见异思迁之人。”
曾经他距离家主之位仅仅咫尺之遥,孰料陡然间形势剧变,不仅未能将长孙淹一举剪除,现在长孙冲又带着父亲赋予的重任回到长安。他并不将长孙淹放在眼中,纵然有东宫之支持,可只要父亲认定自己为世子人选,东宫如何能够驳回? 可长孙冲返回长安,却严重危及他的世子之位,他得想法子让长孙冲不能驻留长安。最好的办法,自然是得罪一个骄横跋扈的实权人物,连父亲都无法庇佑的那种。 房俊自然就是最好的人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