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唐锦绣 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 身后之名

小说:天唐锦绣 作者:公子許 更新时间:2024-03-03 12:33:46 源网站:58小说网
  .,最快更新天唐锦绣 !

  李勣深谙“盛极而衰”“水满则溢”之道理,自从当年担任尚书左仆射成为宰辅之首起,便开始了“摸鱼”生涯。对于军政事务极少插手,能避则避、能躲则躲,实

  在避不开、躲不了,也多是居中转圜、谁也不得罪。

  当年太宗皇帝便因此恼火,责备李勣“毫无担当”多次,对其无所作为的做法深感不满。

  待到李承乾登基,李勣更是“淡漠权力”,身为“当朝第一人”却投闲置散、对于朝政不闻不问……

  但现在,李勣决定在军制改革之中做出一番成就。

  第一件事便是恳请李靖出山。

  作为当世兵法大家,对于军制之熟知无能能出其右,若有李靖之参与,定能拾缺补漏,令改革之后的军制尽善尽美。

  李靖花白的眉毛挑起。 他本以为李勣今日登门是为了朝堂之上的事情,这是他不愿参与的。他打了大半辈子仗,顺风的、逆风的,历经战阵无数,论及打仗无所畏惧,更能执笔编

  著兵法,但唯独对于朝政极不擅长,提及朝堂之上那些派系倾轧、蝇营狗苟便头痛欲裂。

  却没想到居然是为了军制改革一事,这让他有些跃跃欲试,毕竟这是他的专业领域。

  朝堂之上这些时日对于军制改革闹得沸沸扬扬,连带着全天下的地方官府、各地驻军都翘首以望,他又岂能不知?

  略作沉吟,李靖问道:“军制改革之后,是否如传言那般设立枢密院统管全国军队?”

  李勣也不绕弯子,直接点头:“军制改革的核心就是以枢密院统管全国军队,形成纵向体制,使得军队与地方官府彻底剥离。”

  一旁的李客师叹气道:“可同时也使得军队与陛下之间平添了一道屏障……”

  李勣没有说大道理,直言道:“为大唐千秋万岁计,为社稷牢固百姓安稳计,这些都不算什么。”

  李靖与李客师对视一眼,皆看出对方的震惊。

  为了大唐千秋万岁、为了社稷百姓,就可以限制皇权对军权之掌控了吗? 李客师忧心忡忡:“今时今日吾等或许一心为国,可长此以往,难保后来者不会生出不臣之心,若掌握军权、挟制皇权以为权臣之事,甚至更进一步觊觎神器

  吾等岂非千古罪人?”

  李勣反问:“人臣有忠奸、有良愚,可振国兴邦,亦可祸国殃民,难道皇帝就不是?”

  李客师闭上嘴巴,心内巨浪滔天。

  这些人都疯了不成?这等话也能宣之于口,对于皇权可还有一丝半分的敬畏之心?

  也难怪,单反对皇权还有几分敬畏,也不能做出增设“枢密院”从皇帝手中侵夺军权这种“不臣之举”……

  他看向兄长李靖,知道自己不可能劝谏兄长,只能指望兄长不要参合进去,以免泥足深陷、惹祸上身。…。。

  李靖目光幽深,思忖良久,终于缓缓点头:“若能在此番事业上尽一份力,此生无憾矣。”

  李客师急了,忙道:“大兄,三思啊!” 李靖摆摆手,不以为意道:“我知你的担忧,但大丈夫有所不为、有所必为,若当真能够消弭隐患弊端促使帝国长长久久,使得天下百姓免于战乱,岂能因个

  人之安危荣辱而踌躇不前呢?吾辈军人之所以鏖战沙场,最终的目的是为了以战止战,天下无战事,才是吾辈的最高荣耀。”

  他这一生只是看不清形势、办不明白事情,但绝对不怕事。

  人生区区几十载,冬去春不来、人无再少年,到了他如今这风烛残年,还有什么好怕呢?

  至于儿孙……儿孙自有儿孙福,未必管得了那么多。

  打了大半辈子仗,兵势常胜、未有败绩,但是在政治上的短视、愚钝令他饱受摧残,声誉不佳,尚不知史书之上对他评价如何,想来也不会颇多褒赞。

  临老若能做出一件功在千秋之事,或许可以扭转评价,将来盖棺定论之时,能够一个美谥,流芳百世。

  “忠武”不敢想,但只要能有一个“忠”字,便不枉这一生……

  而李勣亲自登门恳请自己出山,正是委婉的表达必将全力消除他的后顾之忧,尽全力维护他的身后之事,如此,还有什么好担忧呢?

  李勣果然拍了拍李靖的手背,温言道:“卫公只需献计献策、集思广益,其余诸事,不必担忧。”

  没有什么情真意切的保证,更没有热血激昂的鼓动,简简单单一句话,令李靖极为心安。

  他知道既然李勣说出这句话,那么除非李勣死去,必然不会有麻烦找上门来。

  ****... -->>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天唐锦绣,天唐锦绣最新章节,天唐锦绣 58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