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辞归 第134章 响些、再响些

小说:燕辞归 作者:玖拾陆 更新时间:2024-03-05 02:33:43 源网站:笔下文学kankege
  最新网址:xS.Kxjy.Com.Cn 台子上,刘迅行过礼后,站直了身子。

  那么多的视线落在他身上,在最初的那点紧张过后,余下来的是享受。

  他很喜欢这种万众瞩目的感觉。

  不过,在等待、好奇、审视的目光里,还夹杂着一些取笑。

  刘迅知道他们在笑什么。

  心里冷哼了一声,刘迅暗暗想,这有什么好笑的?

  谁还不是个男人了?

  谁还没有嗓子难听的时候?

  玥娘说得对,拿声音取笑他的人,要么不懂事、没见识,要么就是故意为之、与他不睦。

  他来比试文采,又不是唱戏,还管他是鸭子叫还是黄鹂叫呢。

  当然,还有欲扬先抑。

  现在有多么轻视他、因嗓音笑话他,等下听了他的文章,他们才会更震惊。

  就这么点儿工夫,刘迅的脑海里想了不少内容。

  好在谁也不会催促他。

  石阳书院出的这道题不算简单,哪怕有粗浅的想法,也得费些心思再整理整理才好出口。

  刘迅站在那儿、因着心中愤慨而微微蹙起的眉头,刚巧与思索的模样不谋而合。

  一时之间,倒也很唬得住人。

  等刘迅腹诽了一番后,他重新集中精神,从头背诵准备好的文章。

  台子底下,起先还有些细碎交谈声,很快就彻底安静了下来,鸦雀无声。

  他们都被刘迅的出口成章吸引住了。

  不止学生们听得全神贯注,几位山长、先生们都兴致十足,边听边不时点头。

  底下内行看门道,阁楼雅间里来看热闹的人亦是面面相觑。

  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一定能分析得头头是道,却也晓得刘迅答得很不错。

  有好为人师的,立刻与左右之人讲解。

  小雅间里,林云嫣与徐简交换了一个眼神。

  刘迅确实准备充分了,口述这样一篇文章,也难怪他从前能名声鹤起。

  徐简没有说话,靠着椅背听完。

  直到底下刘迅说完了,在一阵掌声之中与各方再行礼时,徐简才淡淡地、下了结论:“刘靖写了九成。”

  林云嫣相信徐简的判断。

  行文风格、各人各异。

  徐简与刘靖关系紧张、不熟悉,但他从前也看过许多刘靖写的东西,能敏锐地察觉出来。

  不过,判断归判断,拿出去说道,不止没有意思、还会落了下乘。

  毕竟,刘迅作为儿子,受过父亲指点,模仿父亲行文又有什么奇怪的?

  除非刘靖站出来认领。

  可刘靖能认吗?

  他不会认文章,他只会认儿子。

  这么一个在学会上博得满堂彩的儿子,可太让刘靖满面红光了。

  “可惜,刘大人能提前润色,却不能当场改文,”林云嫣说完,转头看向陈桂,“该我们陈东家登场了,别浪费了这一身好衣裳。”

  陈桂忍俊不禁。

  开了雅间门,他大步下楼去。

  不得不说,郡主这回交代给他的事儿,与上回算计苏轲截然相反。

  上一次,他藏身暗处,哪怕露面也只在几人之前,大庭广众之下丢人的是苏轲,与他陈桂没有一丁点干系。

  这一次,刘迅肯定还得丢人,陈桂听国公爷的意思就明白了,这位刘公子肚子里没有墨水,离了他那个考中传胪的爹,刘公子写不出什么好文章来。

  可他陈桂也得在台上,当着这么多先生学子唱一唱戏。

  从幕后到台前,别说,怪不习惯的。

  陈桂绕到山长、先生们那一侧的时候,刘迅还没有从台子上走下来。

  他正陶醉于那悦耳的掌声里。

  响些、再响些!

  刘迅在心里呐喊着,这真是天下最美妙的声音了。

  而在掌声之外,不少议论之声也渐渐传了过来。

  “论点不算新颖,但剖析得真好。”

  “有头有尾、点题明确,立意颇深呐!”

  “文章也规整流畅,能在短短时间里得如此成文,真有水平。”

  “你知道他是谁吗?他是鸿胪寺卿家的公子,他父亲科考时二甲头名,出类拔萃。”

  “虎父无犬子,家学深厚啊!”

  刘迅听着很满意。

  他是刘家公子,是刘靖的儿子。

  在这里,没有人会提那劳什子的辅国公府、徐家、徐简……

  深吸了一口气,刘迅依依不舍地准备从台子上走下来,转头看去,却见山长那厢多了一位眼生的中年人。

  中年人穿着打扮透着“有钱”两字,脸上堆着笑,亲切又和善,举手投足的有那么一点儿官家气,也不知道是从哪儿学来的。

  刘迅见过这类人。

  衡水城中不乏这种“大善人”。

  做买卖赚了银钱,又不想通身的铜臭味,自家没有子弟能念好书,便捧着银子到书院来,想要资助些穷困学生。

  这中年人莫不是叫他的文章打动,想给他一份资助?

  哈?

  开什么玩笑。

  他们刘家又不缺念书钱!

  山长们正与那人交谈,刘迅便没有急着下台子,反而多张望了两眼。

  那人似是察觉到了他的目光,抬头看过来,还对着刘迅笑了笑。

  中年人自是陈桂了。

  他刚刚向山长们介绍了自己。

  京城人士,做生意的,衙门里也算个眼熟。

  “各位想来听说了,年后衙门会给进京赶考的学子们统一安排住所,新修的老实巷也会投入,”陈桂乐呵呵地,“在下租了一间门面做文房生意,不说赚多少银钱,就是想沾点书香气。

  店铺还未开,笔墨纸砚已经备了不少,铺名生辉阁,盼着是妙笔生辉。

  说是打响名声吧,想借学会的东风,让学子们能认得我们铺子。

  希望先生们能给在下一个机会,让在下给今日登台答得出色的学生们送一份薄礼,都是些文具,先生们可以过目。”

  陈桂说完,廖子随后,捧上了些文具来。

  山长们对陈桂这样的“善人”也见怪不怪了,彼此看了看,想要寻个由头拒了。

  陈桂把对方的反应看在眼里。

  他同样是有备而来,另一番说辞准备出口,就见端坐在旁的一位先生开了口。

  “老夫知道你们担心什么,”他道,“怕送来的不好,怕用着不妥,反正我们的学生家境都过得去,真困难的也得了书院相助,不缺东西用。

  可你们别忘了,今儿在场的不止是三个书院来的,还有许多赶考学子,他们未必宽裕。

  老夫看着不错,这位陈员外,昨儿那留思堂的诗会,你也去了吧?”

  (本章完)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燕辞归,燕辞归最新章节,燕辞归 笔下文学kankege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