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又想到宋隐。

  这么一看,宋隐跟他处决的那些贪官还真不一样。

  虽说宋隐爱财。

  可是他贪的钱,远远低于他在沛县的政绩。

  比如说徐庆花五万两向宋隐买平县县令一职。

  徐庆若是上任后造福百姓,是个好官。

  那就是花十万两,朱元璋也愿意给平县送上一个这样的好官。

  旋即,朱元璋又想到了当朝的局势。

  等他回京,就要封胡惟庸为相。

  如此一来,胡惟庸手中的权势会更大。

  朝中就需要有人能够与之抗衡。

  这人却不能是淮西派系和浙东派系的人。

  要不要直接找一个能办事的贪官?

  贪官?

  等等!

  朱元璋愣住了。

  他怎么跟宋隐想到一块去,启用贪官?

  思虑间,目的地朱家庄到了。

  偏僻的朱家庄,像极了世外桃源。

  朱元璋等人下车步行,也不觉得疲惫。

  “以后这里就封名为朱王庄如何?”

  马皇后也同意。

  长达十年的心愿一朝完成,朱元璋龙颜大悦。

  他们在朱家庄随意走访。

  朱元璋想看看老朱家祖先生活过的地方,更想看看现在有什么变化。

  不过他还是下意识觉得不会太大。

  朱家先祖也是因为在这里无法温饱,才选择搬离。

  未曾想。

  很快就被事实打脸。

  视线所及,没有想象中的一片片荒地。

  农田里全是长势喜人的农作物。

  一块空地都没有。

  朱元璋惊讶之余,心中倍感欣慰。

  “多年过去,现今农民的日子也好过了。”

  走过农田,视线里出现了房屋。

  原以为这是百姓住所,可走近才发现,门匾上竟挂着布坊、酒厂、干果加工厂等作坊名称。

  朱元璋大吃一惊。

  这些作坊的规模,竟然不输于繁华城市里的规模。

  由此可见,朱家庄百姓的生活欣欣向荣。

  朱元璋别提有多高兴。

  同时也好奇。

  朱家庄发展的太超前了吧?

  朝廷并没有对朱家庄进行过扶持。

  为何朱家庄却如此的繁荣昌盛,远超其他的地方。

  心里疑惑。

  朱元璋来到了百姓们的住所。

  百姓们看到他们这些外人,并没有表现出惊讶之色。

  只当朱元璋几个是生意人。

  朱元璋来到了村长家。

  了解得知,村长一家,还是老朱家先祖远亲。

  朱元璋祖父离开朱家庄避难,村长朱耀祖辈给予过帮助。

  踏进后院,他们看到了七十来岁,精神抖擞的村长朱耀。

  宋耀热情的迎上来,“听说你们是来寻亲的。”

  朱元璋点头,“是啊,因为隔了好几代,寻到这里也是颇花时间。”

  宋耀笑道,“那还是真不容易。”

  朱元璋点了点头,“我们每年都花钱找人帮我们,确实是花了不少时间和银子。”

  宋耀闻言,觉得朱元璋等人相当重亲情。

  当即端来热茶和水果等小吃请他们品尝。

  朱元璋闻着茶香喝了口茶,心知这茶不是普通人喝的起的。

  “朱老伯,你这日子过的舒服啊,儿孙也都孝顺吧?”

  聊到儿孙,宋耀自豪地笑了。

  “你们一路过来,看到各式各样的作坊了吧,其中许多都是咱孩子们开的。”

  “虽然受朝廷重农抑商国策的影响,不过也赚了不少钱。”

  朱元璋心里微沉。

  他还以为会听到重农抑商国策不好的论调。

  宋耀脸上洋溢着幸福微笑,“他们每月都会给我送来各种生活用品,不用再费心去购买。”

  “现在我连田地都不管了,只管安心养老就行。”

  朱元璋听了都羡慕。

  “朱老伯,神仙般的日子也不过如此了。”

  “村里羡慕你的人怕是不少吧!”

  谁料。

  朱耀却摇了摇头。

  “村子的老人,也都不愁温饱,在儿孙伺候下颐养天年呢!”

  朱元璋不禁兴奋起来,“这么说来,村里的日子过得很不错啊!”

  宋耀笑了,“是的。”

  “我们能有今天的好日子,还得感激沛县县令宋大人啊!”

  朱元璋无比惊讶。

  这好日子跟宋隐有什么关系?

  “朱老伯,这话怎么说?”

  宋耀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笑道,“你们跟我来。”

  朱元璋疑惑地跟了上去。

  宋耀带着他们,来到作坊区。

  他对朱元璋介绍作坊的情况。

  “我们村的作坊,涵盖了各行各业。”

  “吃的糖、果干、肉铺,穿的有布庄、鞋厂、皮革厂……”

  “你看,水泥厂就是我家的产业。”

  朱元璋一边观察,一边思考。

  “朱老伯,这么大的规模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吧?”

  “你们当初是哪里来的多少钱投入呢?”

  宋耀感激道,“当然是宋大人啊!”

  “三年前,宋大人入股了这些作坊。”

  “做出的东西,宋大人就派人来收购,统一送到沛县售卖。”

  朱元璋不禁给宋隐的才能加了一分。

  村民有了可观收入,老人得以颐养天年。

  这舒服日子,胜过许多贫困地区的百姓。

  “村里每户一年下来的收益也不错吧!”

  宋耀点头,“种庄稼跟做生意的收入,每家都不低于五十两。”

  朱元璋高兴地点头。

  农户能有这么高的收入相当不错了。

  外出打工的店小二,不过二两的月钱,两年都赚不到五十两。

  留在家里种田的农户,收成更少。

  朱元璋替他们高兴的同时,纳闷地问,“刚才听你提到入股,这是什么意思?”

  宋耀开心解释,“当初我们没有钱,零星的作坊只够自产自足。”

  “宋大人以银子入股,扩大作坊的规模。”

  “然后作坊赚的钱,宋大人每年都按投钱比例分红。”

  朱元璋明白了入股的意思。

  只是很快察觉到不对。

  “宋隐只投入一次银子,却每年都取走一部分作坊的收入?”.

  朱元璋觉得,宋隐占尽了便宜。

  果然,接下来宋耀的话,让他差点吐血。

  宋耀点头,“宋县令每年大概从作坊收成中分得二万两白银。”

  “什么?”

  “二万两白银?”

  朱元璋肺都快气炸了。

  这个挨千刀的宋隐。

  如此偏僻的村庄每年都要贪墨二万两白银!

  简直是天理不容!
为更好的阅读体验,本站章节内容基于百度转码进行转码展示,如有问题请您到源站阅读, 转码声明
哦喜爱文学网邀请您进入最专业的小说搜索网站阅读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最新章节,大明:五年狗县令,震惊朱屠夫 孤独小说网
可以使用回车、←→快捷键阅读
开启瀑布流阅读